亿万文档 免费下载
2012文言文专题复习之
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
一、考试说明
“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” 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。高考对实词考查常常是固定的唯一的意义,这就需要具备根据语境理解、识别实词意义、用法的能力。
二、词义推断方法
(一)字形分析法 冀得归家一觐父母
(“觐”虽比较眼生,但它是形声字,从形旁“见”上,猜出与“见”有关,可以解释为“拜见”) 迨诸父异爨 (“爨”,会意字,烧火做饭。“异爨”,分开烧饭,指分家)
——根据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,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推断词义。(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%,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。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。)
(1)用“糸”作偏旁的字与“丝织品、绳索”有关 例句: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《琵琶行》 ﹙绡: ﹚ ②自缢于庭树 《孔雀东南飞》 ﹙缢: ﹚ 《烛之武退秦师》
(2)用“王(玉)”作偏旁的字与美玉珍宝有关 例句:①何故怀瑾握瑜 《屈原列传》 ﹙瑾、瑜: ﹚ 《涉江》 ③白璧无瑕 瑕不掩瑜 (瑕: )
禾—— 自—— 歹——
皿—— 页—— 月——
求—— 隹(zhuī )——
试试看: ①有牧人御众之才 ②宰臣上炙而发绕之。 ③抚军亦厚赉成名。 ④金就砺则利 ⑤平民虽平价不能籴 ⑥生而眇者不识日,问之有目者
(二)通假推断法
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,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,从通假角度考虑,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,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。
通假是文言文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,用了通假的词语从通假的角度去理解才符合语
我要评论